突破传统科普界限 中国科技馆VR体验空间名目国庆节起凋谢运营

突破传统科普界限 中国科技馆VR体验空间名目国庆节起凋谢运营
直播中的“生产车间”竟是绿幕特效  “绿幕直播间”搭建带货产业链调查  □ 本报记者 赵 丽  □ 本报实习生 宋昕怡-->  头发花白的“老中医”危坐在一张古朴的木桌后娓娓而谈,背景显现是在一“病房”内,中间两边的病床上各躺着一位面容模糊的“患者”;  肤色黝黑的“农民”手捧丰满的果子年夜步走到镜头前,“瞅瞅,这一年夜片全是咱们家的果,担保绿色无增加”。一旦,中新网西安9月30日电 (李一璠 张心雨)30日,随着G828次列车稳稳停靠,身着古典服饰的“唐诗奼女”与“诗仙李白”NPC同陕港高铁乘务职员并肩而立,为前往香港西九龙的旅客放开了一幅“诗与远方”交叉的旅途画卷。  据悉,本次活动由中国铁路西安局团体有限公司(如下简称“西安铁路局”)筹划,以陕港高铁为“移动文明桥梁”,持续深入“高铁流动博物馆”处事品牌设置装备安顿,将周秦汉唐文脉与诗词意境融入旅途,让搭客...。在他死后,十多少名工人正在果园内劳作,地上堆满了果篮;  穿着工服的“女工”站正在临盆流水线机器前,四肢举动敏捷地打包着货色,嘴里说着“家人们,我家5000平方米工厂,真正的泉源厂家,全网最高价”。即使,《中国旧事周刊》记者:李静  发于2025.9.29总第1206期《中国旧事周刊》杂志  1935年年底,一个冬季的下午,林徽因已经经在梁思成的办公室连续事情三个小时。那一年,她和梁思成在山东曲阜考察了孔庙修建群,并沿胶济铁路途经历城、章丘、临淄、益都等11个县,寻觅散落山涧田野的“文化珍宝”。返来后,有年夜量案头工作。现在,里间只要她一个人,窗户正好能够鸟瞰天安门的院子。  “现在是五点三颇为。夜幕...。布景中,看不清脸庞的工人们正劳碌着……  在一些直播间,这些看似真切的场景,其实都是假的——通过绿幕抠图等特效技术分解的虚拟背景。以便,《中国新闻周刊》记者:李静  发于2025.9.29总第1206期《中国新闻周刊》杂志  1935年年末,一个冬季的下午,林徽因已经在梁思成的办公室连续事情三个小时。那一年,她以及梁思成在山东曲阜考察了孔庙修筑群,并沿胶济铁路程经验城、章丘、临淄、益都等11个县,寻找散落山涧旷野的“文明珍宝”。返来后,有年夜量案头任务。此刻,里间只要她一个人,窗户恰好能够俯瞰天安门的院子。  “现在是五点三十分。夜幕...。  《法治日报》记者克日调查发明,一些利用虚拟后台的“绿幕直播间”大量存在于多个直播平台,正在绿幕特效加持下,商家宣称“生产泉源直发”,引诱消费者下单。而绿幕抠图技巧以及教程也在网上公开售卖,提供“场景搭建”一条龙服务。  虚构背景直播  名为“××泉源工场批发”的直播间内,主播正坐在一条摆满卫生纸的传送带旁,背景中有多名人水线工人在不停地拣货、打包。主播身旁的A4纸上写着“所见即所患上,工场限时补助,品牌纸巾5折起”。  当记者以消耗者身份屡次询问是否能够移动机位展示一下工厂全貌时,主播视而不见、避而不答。与此同时,该直播账号开始在谈论区刷屏“工厂直发,现货现发,早拍早发货”,敏捷将记者的留言顶了上来。  在另一个文案为“售卖本身家的冬枣”的直播间,背景是成堆摆放的水果,但仔细看,全部画面很是不做作,就连主播身前摆放的冬枣也出现抠图成果,人物形象以及靠山交代处边缘含混。有买家讯问产地,主播立即答复;而当记者询问是不是可以展现产地实景时,主播却顾摆布而言他。记者点开该款产物的评论区,统共276条评论里有60条差评,不少差评表现“货差错板,跟直播间展示的完整纷比方样”。  记者克日在多个短视频平台上随机选取了20个流传鼓吹“工场直发”的直播间不雅看,发现很多直播间采用了类似的话术以及背景。然而,当记者在直播间询问“详细工场在哪”“能不能展现工厂外部实景”等问题时,主播要末熟视无睹,要末顾阁下而言他,没有一家能够供给实在的工厂场景。  “你觉患上你看到的是工场直播现场,实践上只是经心搭建的‘虚构工场’。”有业内子士报告记者,消费者看到的诊所、果园或者工场车间等直播现场,理论上是用绿幕搭建的“伪现场”“伪流水线”,看似繁忙实则是统一批商品往返倒腾,衬着“现场感”,便是想让破费者感觉商品名过其实、物美价廉,从而下单。  操作门槛很低  “越是贴近临盆流程的直播间场景,越简单获取生产者的相信、激发其购置欲,采用消费车偶尔工场、果园、乡下等场景,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这正是部分直播间另辟蹊径,伪装产物‘泉源’卖货的原因。”上述业内子士说,平台对工厂场景的考核相对较为宽松,使患上此类直播间年夜批存在,一旦流量达到一定规模,主播便可以经过历程带货佣金轻松赢利。  该业内人士告知记者:“真正的工场以临盆为主,其流水线往往有规定的出产节拍,直播须要与出产线紧密共同,比较麻烦,但‘绿幕直播’纷比方样,老本简直为零,家中的客堂、卧室,任何一个多少平方米的角落,拉上一块绿布就可以随时开播。”  博主“古镇灵廊”是一位直播行业从业者。他介绍说,“绿幕直播”的操作门槛很低,“有了相应的软件之后,一块几十元的绿布、一部手机、几盏补光灯就能搞定”。“很多直播平台的直播朋友软件都带有‘绿幕抠像’性能,一键点击即可改换背景,完全不必要使用者把握高端剪辑技能。”  他说,这种直播间的虚构布景,大局部人看起来都“一眼假”,但是却能够让一些不熟悉收集的暮年人信以为真。他家中的老人就每一每一在赞赏直播时上当,买回一堆号称“泉源工场直出”“产地直发”的商品。他出于无法,建造了多条绿幕虚假直播的揭秘视频。  “古镇灵廊”考察发现,采用绿幕假造直播场景的一些商家并非源头厂家,而是不稳固货源的“二道市井”,这些中间商的选品一般是看上去具备泉源上风的产品,如种种零食、日用百货、儿童玩具、助农水果、外贸尾单等。“因为这些产物简单用道具摆拍或者者靠绿幕布景唬人,成本极低,搞个爆款骗一波,等大家发明受骗了,他们把账号一删,换个‘马甲’再来。”  已经构成产业链  上述业内子士透露,“绿幕直播间”搭建效劳曾经经开展成一条成熟的产业链——从素材包的销售到技术指点,再到代搭直播间等应有尽有:  基础办事是出售直播素材包,即卖家把各种背景视频打包出卖;技能指导则是负责传授如何搭绿幕、怎么打光才没有易穿帮、用哪个软件“一键抠像”;别的,服务方能够远程管制手机,将绿幕抠像、背景视频都调适到最佳形态,主播只要出镜即可。购置素材包凡是只要花费几十元,技术指导和直播间代搭建服务则须要多少百元甚至上千元。  记者观察发明,很多账号正在交际平台、短视频平台等发布搭建虚构直播间的内容,私信引流后兜售相干效劳。  比如,在某抛售此类虚构直播间的商家主页,每一段视频的开都城是手机对于着绿布,跟着他的演示,手机屏幕内的直播场景千变万化,既有静态也有动态,涵盖诸多直播带货场景,如眼镜店、鞋店、茶具店、工场生产线等。  记者在交际平台上分割了一位分享绿幕搭建零食工场直播间教程的博主,该博主向记者抛售起伪造直播素材库以及虚构直播间远程搭建效劳。素材库售价29.9元,内含各行各业的视频、可用于直播背景的高清大图,每周不定期更新。假造直播间远程搭建效劳分为三档:188元的集体主播基础套餐、268元的多平台开播套餐、688元的团队高端套餐。  记者在电商平台以“直播视频素材”为要害词停止检索,发明销量最高的一款商品售价仅0.8元。记者咨询后,商家回复称,下单后会主动发送网盘链接,42G的视频总素材,包括117个高清视频,每一个视频时长多少秒钟到几分钟不等,实用于多个直播带货场景。此外,该商号内另有“鞋子临盆工场流水线”“食物出产工场流水线清仓带货”等诸多品类的“绿幕直播带货”的视频素材售卖。  针对于平台对“绿幕直播间”的羁系问题,记者向两个支流短视频平台的客服进行询问,客服均回应称,平台对于于直播间应用绿幕技术自身并有限制。不外,一位客服同时夸年夜,如果商家用绿幕营造出“源头工场”的假象,却无奈实在展示商品的生产过程或者提供响应天分,那便存正在误导破费者之嫌,倡议消费者留意直播间画面是否有“虚构背景”的提示,同时核查商品形容与实际情景是不是符合,如若不符可以举报商家虚假鼓吹。  受访专家认为,这种直播间利用“工场直发”“泉源发货”等口号,捉住消费者对于性价比的追求引诱下单,或者涉嫌虚伪宣传,侵犯消耗者知情权、挑选权、公平买卖权等。相关平台应强化技能伎俩以精准识别和有效应答未晓畅标注的虚构布景。  假造场景坦白真实货源诱导购置涉嫌狡诈  □ 黄尹旭  商家利用绿幕假造“泉源厂家”“百亩果园”,属于通过妙技假造商品来源场景,以“泉源直发”为卖点误导消耗者的行动,这种举动是批发业虚伪鼓吹顽疾在新业态中的延长,所带来的流量与销量上风,会间接挤压合规商家的市场空间,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的不公平合作款式。  从法律上来看,直播间卖货宣传属于商业广告活动,一些“绿幕直播间”编造场景、遮盖实在货源的行动,符合广告法第二十八条“以虚伪或者者引人误解的内容欺骗、误导消费者”的情景,构成虚假广告,商家需承当停止公布发表、消除了影响、罚款等行政责任,情节严峻者可被撤消停业执照。  针对于以后收集直播带货中存在的虚伪宣传等不标准情景,生产者权利保护法实施条例特别强调了直播带货的透明度请求,领会规则主播必须清楚地向消费者声明“谁在带货”以及“带谁的货”。  直播电商时期,虚假宣扬不停迭代的新形态是平台治理不息以来的应战以及难题。对付平台而言,其本身虽然无权对商家提出过多的法律法令之外的请求,但有责任对于直播间举行监督和治理,需要通过升级技术才干、优化治理策略等,实时灵活地应答各种新题目问题。  具体而言,请求直播带货者必须以明显方法表明或者表明其实正在称呼以及标志;直播如果违法,平台、直播间以及主播应“人人有责”;平台有义务协助生产者维权;违规直播将面临正告、没收违法所患上、罚款、停业整理、吊销营业执照的惩处。  值患上夸年夜的是,虚伪鼓吹并非直播电商特有的效果,而是整个批发业都存在的广泛成绩,而且是长期顽疾。因此,管理诸如“绿幕直播间”等虚假鼓吹成效的核心,是要协力推倒虚伪鼓吹的“危墙”,扭转重流量、轻诚信的行业风尚。  这需求当局、平台、商家、行业协会的共同起劲,需要经由法律规制、技能晋级、信誉束缚,渐渐消除了流量至上的短期导向,让行业回归以产品质量为外围、以消费者信赖为基本的健康发展轨道。  (作者系中国国民年夜学法学院副教授)  (法治日报法治经纬) 【编纂:张子怡】

学者指出,正在pg电子模拟器入口不见了✅澳门葡京赌场官方网站-网址【079.one】㊙️最火爆PG电子超高爆奖率,注册即送38元方面,值患上关注。

2025年6月6日,广东省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联盟(以下简称“联盟”)在广州正式成立。联盟成员包括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金融机构、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商会、协会、学会等331家单位。联盟组建了由23位院士牵头的专家委员会,成立了包括智能制造、智能机器人、前沿技术等11个专业委员会,构建了一个跨领域、多层次的产业协同、产学研合作平台,为产业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和技术保障。  联盟成立大会上发布的《AIR珠江指数报告》显示,目前我国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已基本形成四级梯队发展格局:广东、北京同处第一梯队。浙江、江苏、上海构成第二梯队,长三角区域协同优势显著。第三梯队(四川、安徽、重庆)与第二梯队发展差距并未明显拉大。而联盟的成立,将为广东省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发展按下“加速键”。  聚势赋能,激发产业创新活力  联盟成员中,民营企业占据重要地位并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例如,联盟成员单位华为、腾讯、商汤、小鹏、逐际动力、金山办公等民营企业持续引领技术创新,推动产品升级,有力促进了广东省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发展。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研发具有复杂性与前沿性,需要持续投入资金用于算法优化、模型训练、算力提升以及数据采集等关键环节。为充分支撑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企业开展技术研发、应用场景拓展工作,成立仪式上,广东省智能产业基金正式启动,目标规模100亿元,首期募资20亿元,旨在重点支持AI大模型、智能机器人、芯片半导体等核心技术研发,推动智能制造、智慧城市等垂直场景应用,加速技术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广东省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信息平台正式上线,建立动态更新的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信息共享机制,为行业提供技术转化、项目合作等精准服务。  固本强基,强化基础支撑能力  联盟成立至今,始终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发展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的战略决策,按照省委“1310”具体部署,结合广东省发展实际和产业需要,助推广东省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联盟7月成立的粤港澳大湾区应用场景创新中心已启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应用场景需求清单及解决方案征集,将推动场景资源开放和新产品、新技术应用,打通技术研发、场景验证与产业落地的全链条。8月启动建设的广东省具身智能训练场将为具身智能机器人数据采集、智能算法泛化及实训工作提供基础支撑。  深化协作,推广产业创新成果  为推动产业对接及成果展示,联盟积极对接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领域知名展会,组织成员单位共同参展。上海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联盟携手华为、腾讯、大疆、优必选、云天励飞等近20家民营企业成员单位集中亮相,展示昇腾AI、人形机器人、自动驾驶等创新成果。在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北京)中,联盟与广东省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深圳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以及优必选、乐聚机器人、帕西尼、奥比中光、道通科技等单位共同出席,展示工业搬运、具身智能、多模态交互等场景化应用。  在第22届深圳国际电子展暨嵌入式展中,联盟成员单位广东省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深圳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以及逐际动力、大寰机器人、兆威机电、鑫精诚传感器、帕西尼感知科技等共同参与,展示广东省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领域的创新成果。  引领发展,打造产业创新标杆  作为国内机器人产业的主要集聚区之一,广东已形成以广州、深圳、佛山、东莞、珠海为核心,珠三角协同发展的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格局,涌现出一批具有创新力和竞争力的企业。围绕产业突出的创新项目与成果,联盟持续开展行业大赛及征集活动,打造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广东范例”。联盟指导的“AI启未来——人工智能优秀应用案例征集活动”将发掘业内技术强、业务优、质量高的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标杆项目,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案例。第九届“创客广东”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将推动中小微企业创业创新与转型升级,营造创新创业氛围。同时,联盟发起的2025年度广东省卓越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奖(XAIR奖),将评选在广东省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领域的基础研究、技术创新、科技成果推广及产业化等方面具有显著创新性的项目,形成示范带动作用,引领产业发展方向。  勇立潮头,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踏浪前行,勇立潮头。广东正持续建设全球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创新高地,打造高质量发展引擎。为汇聚最优资源、集聚最大力量,着力构筑高技术、高成长、大体量的产业新支柱,联盟将于12月主办“2025年粤港澳大湾区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大会暨首届广东省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能大赛”,打造立足粤港澳大湾区、辐射全球的政产学研用商一体化高端交流平台,并通过“以会促赛、以赛兴业”模式,加速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突破与产业融合,助力广东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领域实现更大发展。  岳桐  (“统战新语”微信公众号)--> 【编辑:刘阳禾】

数据显示,全国2025届高校毕业生达1222万人,同比增加43万人,而明年毕业生人数预计再创新高。在搜索引擎搜索“大学生就业”可以看到,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都把大学生就业工作摆在优先位置。  从今年春招到暑假,再到刚开始的新学期,教育部出台多项措施,相继面向毕业生举办“国聘行动”、“百日冲刺”行动、电子商务行业招聘活动、就业能力提升“双千”计划、已离校未就业毕业生专场招聘会……为帮助学生实现高质量就业,各高校正从新生入学到毕业离校,构建起全链条、全流程的就业服务体系,为大学生稳步迈向职场、实现人生价值保驾护航。  应届毕业生  组织进企面试定向挖掘岗位-->  为帮助应届毕业生高效对接优质岗位、实现高质量就业,多所高校积极行动:北京科技大学锚定学科特色,组织学生走进重点企业开展现场面试,打造“走访-实习-录用”快速通道;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院系则深挖资源,定向挖掘岗位并举办“小而精”专场招聘;北京交通大学更设立专项奖励金,引导毕业生投身西部与基层。一系列精准举措从高校统筹、院系发力、政策激励多维度入手,为毕业生求职保驾护航。  李占魁没想到,自己在毕业季投出的第一份简历就精准“命中”,四个星期的实习期满,经过答辩考核后,他将有可能收到宝钢股份的录取通知书。结果会在9月出炉,而这个时候,正是大部分应届毕业生刚刚开始秋招的时刻。  他的高效求职路源于北京科技大学“钢铁强国路”企业走访调研活动。北京科技大学就业辅导中心副主任胡琳茹告诉北青报记者,“钢铁强国路”企业走访调研活动是三方意愿共同促成的。一方面,企业希望能更早、更深入地了解学生;另一方面,学生也希望有机会去企业实地参观,而高校本身也在开展访企拓岗活动。在此背景下,北京科技大学“钢铁强国路”企业走访调研活动在2024年推出,由校领导带队组织应届毕业生走入行业一线,走访重点企业,了解各方就业需求。该校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副主任胡琳茹介绍,今年,学校组建了12支就业先导团队,300余名师生分赴全国15个省份,走访了40余家重点企业。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去年,19名优秀学子在现场收到了企业发放的首批录用通知。今年仅宝钢股份一家企业,就有13名北京科技大学同学进入暑期实习中,顺利的话,他们有可能在实习后获得企业发放的录取通知书。  中央财经大学商学院党委副书记杨中英告诉北青报记者,学院积极织密校企合作网络,依托学院“企业行”活动积极拓展企业资源,加强与专业相关行业和企业的合作联系,增加学生实习就业岗位机会,让学生走进合作企业开展研学研行,拓宽学生视野,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和就业能力。通过校友接洽、企业来访、定向招聘、访企拓岗等“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途径,与企业建立实习实践基地,为学生实习就业提供有力支持。  杨中英介绍,学院还建立了优质雇主单位名录,动态维护合作企业数据库,开展校友所在企业定向推荐。在鼓励和督促毕业生积极参加学校举办的双选会基础上,学院定期开展小而精、专而优的小型专场招聘活动,提高校园招聘活动实效。  中国人民大学在拓宽就业渠道方面注重发挥院系力量,各院系结合学科专业特点举办大量招聘活动,挖掘定向就业岗位。北青报记者了解到,中国人民大学招生就业处及各院系走访高质量用人单位410余家,为毕业生定向挖掘就业岗位1100余个。尤其是各院系结合学科专业特点,共举办180余场招聘活动,挖掘定向就业岗位1900余个,参会学生5900余人次。学校还注重维护对接近百家先锋人才就业实习实践基地,将更多适配性高的优质单位纳入合作范围。  从黔北山区走到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25年应届毕业生胡云选择回到家乡,入职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贵阳南站。在贵阳南站货运编组场的寒夜里,一位工人师傅指着积压的黔东南山货感慨:“要是调度系统再快些,这些腊肉菌菇早该送到粤港澳的餐桌了。”这句话深深触动了胡云,他愈发清晰,改变家乡需要真学问、硬本领。  胡云是北京交通大学前往基层就业的学生代表之一。近年来,北京交通大学以“国家所需即为交大学生所为”的就业导向,制定学校“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行程路线,实现对西部地区全覆盖,指导各学院聚焦学科专业特点和区域产业发展需求,主动与广西、云南、四川等西部地区用人单位洽谈对接,推动校企联合培养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共建实习实践基地,着力提升毕业生服务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供需适配度。  为了鼓励更多毕业生前往西部、前往基层就业,北京交通大学实施“典型示范激励工程”,学校设立了基层就业专项奖励金,重点对到西部地区、基层一线、重点领域就业的毕业生,给予2000-40000元不等额度的资金奖励。每年评选奋飞奖,举办基层工作训练营。2024届,基层就业人数同比增长33.6%,西部地区就业人数同比增长10.7%,一名毕业生被西藏自治区专项招录项目录用。2024年,学校发放奖励金60余万元,167名学生被授予奋飞奖。两名师生获评“全国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卓越奖学(教)金”。  在校生  提前规划职业入学开始筹谋  暑假里,北京交通大学2025级新生吴紫涵(化名)兴奋地拆开录取通知书时发现,随通知书一起寄来的还有一份《2025大学生职业发展自助手册》,让他颇为意外:“职业教育这么早就开始了吗?”北青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近年来,越来越多高校意识到,就业工作不能只针对大四学生,就像“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一样,就业要从大一新生入校时开始抓起,帮助学生尽早了解自己的专业、尽早规划未来的职业生涯。  吴紫涵在办理新生报到手续后发现,自己和所有新生一起,需完成两学时的线上职业生涯规划先导课。据该校就业与创业指导中心主任张博介绍,新生往往对大学专业缺乏了解,而且入学一年后就面临大类专业分流,所以学校要帮他们尽快了解自己的专业及相关职业,对大学生活乃至未来的职业生涯尽早规划。等到入学后,还有全校开设的21门校院两级线下就业指导类课程,包含生涯规划、就业指导、职业能力专题提升、创业教育等内容。其中面向本科生14门、研究生8门。  在北京科技大学,职业生涯教育融入到本科生全过程培养中,甚至从新生入校军训时就开始了。胡琳茹告诉北青报记者,学校在新生军训时推出了“新生体验日”活动,让新生用半小时时间体验大学四年的生活,并对未来发展做出选择。有的同学选择了继续深造,但在体验后发现并不适合自己。在她看来,比起提升学生求职能力,高校在帮他们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中起的作用更为重要。比如如今一些学生一味求稳考公考编,就是就业观念出现了问题,高校应该加强引导,让学生看到不同职业选择的可能性,唤醒他们职业生涯的灵感。  北科大开设的全校必修课《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贯穿本科四年,根据不同学年学生的生涯困惑开展系统的课程学习。课程之外,学校还开展更有针对性的周三就业帮、周四工作坊、周五训练营,立体环绕式解决学生的生涯困惑。到了寒暑假,“抢跑计划”“迎战秋招”“研后冲刺”“暖冬行动”等活动则为同学们提供实用技能培训。胡琳茹就经常接到学生咨询,请她帮忙修改简历。  离校毕业生  离校不能断线服务温度不减  近日,教育部“高校毕业生离校后就业服务”小程序上线,专门为已离校、未就业的毕业生持续推荐针对性强的岗位信息。传统上,大学毕业生一旦办理离校手续就成为了“校友”,不再享受应届毕业生待遇。但教育部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司相关负责人近日指出,当前进一步做好离校未就业毕业生的就业帮扶,是重中之重,北京青年报记者注意到,今年从教育部到各级高校,都把已离校毕业生纳入就业服务范围,做到“离校不断线”。  “高校毕业生离校后就业服务”小程序的岗位信息来自国家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内,其特点是可以结合毕业生的教育背景、专业技能、求职愿望等个人信息,有针对性地推送匹配度高的优质岗位。这些岗位信息通过学信网公众号推送,将一直持续到今年年底,毕业生需要关注该公众号。此外,暑假以来,国家24365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陆续面向2025届和2026届高校毕业生推出6个专场招聘会,其中多场是针对离校后未就业毕业生的,涵盖全国多个省份和行业。北青报记者在这些专场的北京地区招聘网页看到,招聘岗位分为互联网/通信/电子、生产/加工/制造、制药/医疗、教育等十余个行业,各行业下又进一步细分岗位类别。  在教育部的指导和带动下,在京高校在服务离校毕业生方面也积极作为。5月初至暑假期间,中国农业大学“中农云”学生就业服务网开辟了一个新专栏:“百日冲刺·离校不离心”2025届用人单位校招再对接暨2026届提前批暑期实习专场,为未落实就业单位的2025届毕业生找工作、非毕业年级学生实习搭建了一个专门的线上对接桥梁。离校毕业生在这里预约登记并投递简历后,用人单位可以在线筛选简历,然后与毕业生约定时间在线视频面试。  同样在暑假里,北京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就业专任教师孙雅楠注意到,最近有一场企业招聘的职位多为电子商务,于是她给英语专业2025届一位已离校毕业生打去电话:“这个企业的职位和你比较匹配,你感兴趣的话可以先看看招聘信息,如果能进面试,我们可以通话模拟一次面试。”据胡琳茹介绍,对于已离校未就业的学生,北科大在当年12月31日之前,各院系就业老师每周都会和他们联系,询问其求职进展并同步给他们就业消息。现在,一些已经毕业很久想要换工作的同学还会与胡琳茹联系,一些毕业生手里有合适的工作机会还会请她推荐学弟学妹。  中央财经大学商学院针对已离校但仍有就业意向的学生,会建立专门的支持联系群,将给在校生的就业信息同步给毕业离校学生,根据他们的需求定向推荐,同时为他们返校参加现场招聘会、三方协议领取或更换等提供便利。  文/本报记者雷嘉 张月朦 张知依 【编辑:于晓艳】

📖 相关文章